何高明
近日,一位领导同志说:“以干成事为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干部,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追求和职业伦理。”把干成事作为职业追求和目标和职业伦理,要做的工作很多,但笔者认为,主要有三个“前提”:一要能见事,二要善谋事,三要会干事。
能见事是干成事的前提。所谓“见事”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事项中能把握大势,看到问题的本质。只有把“事”看准了,分析透了,才能把握规律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做任何事情,要把事情办成功,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有系统的了解,在此基础上才能去熟悉破解它。能不能“见事”,反映了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。同样一件事,同样的条件,为什么有的人看得很准,而有的人又看不清道不明,关键是你用心了没有,尽责了没有。大凡用了心,尽了责,就能在“没事”中见事,在发展中见事,就能精于见事,巧遇成事。
善谋事是干成事的核心。这里的“谋”,就是谋划和思考事情,就是运筹能力。在新形势下,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其谋事意识、谋事能力与水平,集中表现就是对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。我们必须在谋事上用心,在谋事上用力。“谋”就是低头去思考,眼睛向下,走向基层,到群众之中,体兵情、查民意、听呼声;在民意中谋事,就是要看一看基层官兵高不高兴,满不满意;即将出台的一些措施官兵答不答应,拥不拥护。眼下,我们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谋事就应以此为本,谋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,谋怎样和谐共建、全面提高,谋如何争先创优,谋怎么为基层服务、为官兵解难,真正把要干的事谋准、谋透。
会干事是干成事的关键。干部贵在“干”,这里“干”,就是真抓实干,工作中出现困难干部要知难而上;出现突发事件,干部要冲锋在前,身先士卒。可以这么说,只有“干”才能显示干部的本来意义,才能提高干部的水平,才能在士兵中形成向心力。会干事,更体现一个人的心境、作风、品格。“会”就是干事前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干部该干,怎么干?干的利弊得失是什么?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成熟时再去干?从而使该干之事不仅合乎规律,而且合乎程序。邓小平同志说过,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,不干,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。怎么干?就是在干中学,学中干,把水平和能耐用在干事创业上。会干事还表现在多干事上。多干事,是一种奉献,一种精神;就是勤于工作,敢于负责,要把心中想的、嘴上说的、纸上写的、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并取得实际的效果。